在知识要活学活用一文中,我认真阅读之后,深有感触。在学习生涯的十多年中,我们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书本,学习最多的就是知识。但是这么久的时间去学习,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学以所用呢?
在高中之前的学习阶段,基本上都是以老师传教为主,我们学习老师传授我们的知识并运用于考试之中。但是上了大学之后,我们作为学生并不能像高中时代一样,不可以止步于老师传授的知识,俗说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应该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不会读死书,活学活用,做一名有为的当代大学生。
举几个我读书后的活学活用的例子吧!
其一,在我学习本专业《传播学概论》一书后,其中培养理论“沉默的螺旋”等等理论,主要解释了社会中的某些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关系,我在上课时,将老师所讲述的理论运用到一些热点事件中,竟可以解释清楚。这不仅将我的知识不再止步于理论层面而是实践于生活,而且提升了我的思维,让我具有别样的看世界的眼光。
其二,学无止境,读书是提升我们自己的较好途径。周恩来总理就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意为培养我们从小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书本呢是一个人经过社会、生活等洗礼之后的有感而发,是思想的提升。如读余华的《活着》的时候,感受到书中富贵的不容易,但也能感受到余华对于“活着”一词的敏感度,对人生的理解,而我们作为读者时,阅读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阅读之后的思考,阅读之后的有感而发。再如高尔基的三部曲,在《在人间》、《童年》、《我的大学》均是他本人的事迹,写成书籍。当阅读书籍时,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了解着高尔基先生的一生,从而深思着自己的一生。所以说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当优雅的文字组合一起时,所形成的情景,那便是意味十足了。
虽说,要常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我虽知道这样。但因为“琐碎”之类的杂事并未可以将这个好习惯坚持下来,在观看完校长晨语后,我感受到他不仅是对大学生的期盼,而是对所有在学习中的人一个告诫。所以,说再多的话,不如用行动证明自己,在极长晨语中也提到了七点要求,分别是要掌握知识原理。要广读书读好书、要多听社评类文章以及报道,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身边的小事,多与前辈智者多交流、要勇于实践学以致用、要经常思考反省自己。这几个要点,点点在心,需要我们真正的熟记于心,并积极做出改变。
供稿 | 耿伟栋
编辑 | 聂心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