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创新思维 筑保护之盾

时间:2025-04-27     来源:三创学院     阅读0

为增强项目的竞争力,强化备赛指导、提升实战能力,助力大学生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4月25日,三创学院在启智楼201教室举办了主题为“从0到1 拿下专利保护盾”的三创大讲堂。本次大讲堂邀请到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干事、电气机械工程专业老师、我校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李宗昊作主讲。

图片1

讲座伊始,李宗昊老师率先点明了专利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核心构成,不仅是创新成果的法律护盾,更是驱动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专利赋予发明者在特定时段内对其创造的专属控制权,在激发创新活力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随后,李老师对专利的主要类型进行了详细解读。第一,发明专利。针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的新技术方案,对创新水平要求极高,保护期限为20年 ,审查过程中重点考量技术方案的创新性、实用性与新颖性;第二,实用新型专利。聚焦产品形状、构造等实用方案,审查快,保护期限为10年,更注重技术方案对产品实用功能的优化提升;第三,外观设计专利。着眼于产品外在之美,兼具美感与工业应用价值的新设计,保护期限为15年,核心在于产品外观的独特性与美观性。

讲座中,李老师还对专利申请流程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他强调,专利申请是一个系统而严谨的过程,从准备阶段到提交申请、实质审查,直至最终授权,每一步都需精心准备。他强调,其中规范完备的申请文件是敲门砖,请求书、权利要求书等缺一不可。尤其是权利要求书,精确勾勒专利保护边界,容不得半点马虎。补正程序,也在专利申请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申请能否顺利推进。

图片2 

获取专利灵感,是创新的起点。李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善于从日常学习、科研实践中捕捉创新火花,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立足地域,将专业知识与本地特色资源融合,挖掘独特创新点;利用短视频软件,捕捉潮流中的创意与技术灵感;关注生活痛点,以创新解难题;在项目推进中,敏锐捕捉改良契机;借助国家专利知识产权网,在现有专利中探寻新思路;与不同专业伙伴交流,让思维碰撞出创新火花。

此外,李老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编号技巧、撰写内容特色、撰写标号运用、图片细节处理四个维度,为同学们细致讲解了专利撰写的注意事项,帮助同学们掌握专利撰写的核心要点。

本次三创大讲堂内容丰富详实,讲解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对专利知识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如同开启了专利领域的大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创新的热情,也为日后参与项目与创新创业活动筑牢了知识根基。

  

图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