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大学生怀揣着梦想踏上创业征程。李建威,一位从校园走出的创业者,凭借对软件工程的热爱和对“三创”(创新、创造、创业)精神的深刻理解,在大学期间便开启了创业之路,并在毕业后持续深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故事,探寻他的成长轨迹与成功经验。
李建威,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大学期间,“三创”精神深深影响着他。大二时,他与同学们一起创立了一家计算机公司,业务涵盖计算机教育培训、软件开发以及短视频领域。他们成功孵化出两个短视频账号,全网获粉八十万左右。
在校内,他们在三创学院成立了普歌工作室,旨在成为太原市内一流的计算机智能化基地。实验室由校外专人负责,为校内同学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助力同学们学习企业级技术,提升实践能力。不过,校内工作室与校外公司相互独立,校外公司专注于业务体系,校内则侧重于学习与技术指导。
此外,李建威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在“互联网 +”大赛中斩获全国金奖。这些比赛让他深刻认识到,产品思维和运营理念的重要性不亚于技术本身,以赛促学、以实战促学的理念让他受益匪浅。
毕业后,李建威在北京就职于中国民航信息集团,负责某出行旅游app产品业务。同时,他的团队独立出“猿小白”教育品牌,向央企和互联网大厂输送了30多名学员,学员就职于阿里、腾讯、百度等知名企业。
在软件领域,他的公司与北京和西安的中国移动分公司签订代维系统业务合同,为其提供网络监测和用户宽带故障系统相关服务。目前,公司在北京有11名正式员工,专注于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
最后,李建威给三创实验班学员提出勉励:
1. 提升表达与演讲能力:多上台演讲,这是展示自我、沟通想法的重要技能。
2. 积极参与“互联网 +”大赛:无论是否获奖,参赛过程都能激发创意,积累经验,对个人成长帮助巨大。
3. 追随兴趣,学好技能:不要被专业限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围绕兴趣学习技能,能更有动力和方向。
4. 勇敢尝试创业:在校创业不一定要大量资金投入,可从兴趣出发,在实践中锻炼耐力、交际等综合能力,无论成败,都是人生宝贵的经历。
关于创业,他强调在校生创业关键要有明确目标和兴趣驱动,资金并非首要问题。注册公司难度不大但需勤快,后续税务等问题需提前学习。
李建威的经历,展现了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青年在“三创”精神引领下的拼搏与担当。从校园创业到职场深耕,他始终保持着对行业的热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他的故事激励着在校学子,勇于追逐梦想,在实践中成长,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