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轩,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三创学院“1+1”实验班学员,在校期间成立“山西行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三创楷模”获得者。毕业后,成立山西融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从事文旅设计、开发、数字化转型等工作。长治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成员。
发言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2025届毕业生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作为校友代表参加母校的毕业盛典。首先,请允许我向辛勤培育我们的领导和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即将展翅高飞的学弟学妹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我是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郭子轩,也是咱们三创学院“1+1”实验班的学员。
今天站在这里,看到大家青春洋溢、充满期待的眼神,仿佛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此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毕业后的感悟,关于相信、坚持、突破,更关于我们科院人骨子里的那份精神。
我的创业启蒙,正是始于科院的“1+1”实验班。在那里,我遇见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一起打破学科的界限。在无数个头脑风暴的日夜,我深刻理解了团队至上的真谛;在一次次项目实战的锤炼中,我形成了需求与创新并重的互联网思维。正是在科院“三自、三创、三品”精神的引领下,我从一个内向的“小透明”,一步步成长为敢于担当的创业者。
毕业后,我投身于一个露营地的策划开发。面对北方营地鲜明的季节性难题,我们没有退缩。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大胆提出了“露营主题非标准商业社区”的创新理念。改造废旧火车车厢、举办特色艺术市集……我们用独特的创意打造品牌个性,成功吸引了一批有活力的商业主理人入驻。短短两个月,一片荒地奇迹般地蜕变为承载着在地文化的艺术社区。
进入文旅行业后,我始终牢记“求知、修德、强能、报国”的科院校训,怀着敬畏之心,开始接触古建与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希望能用技术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它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披荆斩棘之后,固守初心尤为珍贵。
记得在一个非遗石刻数字化项目中,我们遇到了“活态传承”的巨大挑战。老匠人“锤击的力道”、“凿刻的节奏”这些动态经验,是传统扫描技术难以捕捉的灵魂。项目一度陷入僵局,高昂的成本和现实的困境让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就在最迷茫的时刻,是科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拓荒精神在心底点燃了火焰——“舍我其谁”!我想起了在编导专业学过的高速摄影技术,最终,通过超短曝光、多机位协同,结合AI行为识别,成功将“力透石背”的发力技巧、“以形写神”的造型手法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了可量化、可传承的数据。
曾经的我,或许也曾觉得“科院精神”是师长们的谆谆教导。但真正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洪流,我才深切体会到,这份精神早已在四年的浸润中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为我面对挑战时最坚实的后盾。我为自己是一名科院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未来的画卷已在你们面前展开。前行的路上,或许会有荆棘丛生的迷茫,或许会有风雨交加的挫折。但请你们永远怀揣对梦想的赤诚与热爱,勇敢地去探索、去创造!相信你们在科院锻造的品格与能力,跟随内心的指引,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理想。 你们每个人,都将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祝福大家前程似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