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广播节目制作爱好者的交流平台,提升从业者与爱好者的专业技能,9月18日下午六点半在智慧教室二,“声”手共进:广播节目制作技巧交流沙龙顺利开展。活动聚焦有声书、广播电台、视频声音应用三大核心板块,内容丰富实用,现场氛围热烈。
活动伊始,主讲人周一帆围绕“有声书制作”展开分享,不仅介绍了有声书创作常用软件,更详细有声书制作了有声书的三大类型及其区别。其中,简配有声书以“单一旁白+基础处理”为核心,侧重快速传递文本内容,适合小说、散文等题材;中配有声书在旁白基础上增加角色对话演绎,通过声音情绪区分角色,增强故事代入感;广播剧则是“声音的戏剧”,融合多角色配音、场景音效与背景音乐,能完整呈现剧情冲突与场景氛围。分享中,周一帆还穿插了自己与有声书的故事——从最初尝试为喜爱的小说配音,到逐步摸索不同类型有声书的制作逻辑,生动的经历让在场听众更易理解各类有声书的创作要点,也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
随后,沙龙将目光转向广播电台实务,以山西交通电台和山西音乐电台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主讲人结合两家电台的节目定位,讲解了不同类型电台的内容策划与声音呈现技巧:山西交通电台围绕“出行服务”核心,通过清晰的路况播报、简洁的互动环节,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实用性;山西音乐电台则以“音乐陪伴”为主题,注重歌曲编排与主持人话语风格的适配,用轻松的氛围满足听众的情感需求。案例分析让听众对广播电台的运作模式与节目制作逻辑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在视频声音应用环节,活动聚焦“声音的层次感塑造”,系统介绍了人声、动效、环境声、音效、特殊音效五大声音元素的运用技巧。主讲人强调,人声需保证清晰且贴合画面情绪,动效要匹配画面动作增强真实感,环境声能营造场景氛围,常规音效可提升内容感染力,特殊音效则适用于特定风格的视频创作。同时,主讲人还推荐了素材管理软件Billfish,演示其在声音素材分类、检索与管理中的便捷性,帮助听众解决素材杂乱、调用低效的问题。
此次沙龙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为参与者提供了全面的广播节目制作知识,有效促进了行业内外的技术交流与经验互通。未来,期待更多此类交流活动开展,助力广播节目制作领域“声”入人心,共促行业发展。
供稿:白房子工作室